Sunday, June 5, 2016

释迦牟尼佛

释迦牟尼佛(Śākyamuni,意为“释迦族之圣者”),原名悉达多·乔达摩,古印度著名思想家,佛教创始人,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。被尊称为佛陀(Buddha、意为“觉悟者”)


参考资料

影视

鸠摩罗什

鸠摩罗什(Kumārajīva,334年-413年,一说350年-409年)[1],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域龟兹人,佛教比丘,是汉传佛教的著名译师。译著包括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、《中论》、《大智度论》、《妙法莲华经》等等。


参考资料

菩提达摩

菩提达摩(梵文:Bodhidharma,?-535年),又作菩提达磨,简称达摩,在中土的印度人,为佛教中国禅宗初代祖师,相传达摩是《易筋经》的撰写者、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、将佛教禅宗带入中国的布道者,是一位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。 达摩是释迦摩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,同时是天竺禅宗二十八代祖师。
参考资料

玄奘

玄奘(602年-664年),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,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。俗姓陈,名袆,出生于洛州缑氏县(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)。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《西游记》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。


参考资料

六祖慧能


惠能(638年-713年),又作慧能,俗姓卢氏,南海新兴(今广东省新兴县)人,佛教禅宗祖师,相传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,继承东山法门。

其时弘忍年事已高,急于传付衣法,遂命弟子作偈以呈,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。神秀上座呈偈曰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。”弘忍以为未见本性,未传衣法。

惠能听后亦诵一偈,请人代劳题于壁上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弘忍见后,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《金刚经》,并传衣钵,定为传人。此时六祖,受命南归。



参考资料

十大弟子


01

沙利子 = 舍利弗 [智慧第一] Thera Sariputta [Top Master of Wisdom]

也称"鹙鹭子"、"舍利子" Shariputra

舍利弗诞生于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婆罗门种姓家庭,父亲提舍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。

舍利弗从小才智过人,善于辩论。二十岁拜六师散若夷为师。后因听闻马胜比丘(Assaji)说因缘所生法之偈颂,决定和好友目犍连及两百名弟子一同加入佛陀僧团,成为僧团中的骨干,被称为佛陀的常随众。

因舍利弗持戒精严、於法多闻、敏捷智慧、善讲佛法,佛陀常命舍利弗替祂说法。舍利弗当佛的侍者有二十年之久。僧团碰到棘手问题都由祂解决,如提婆达多另立僧团时,就由舍利弗与目犍连将青年比丘带回。

《妙法莲华经》卷二、第三品、譬喻品记载,世尊为最有智慧的舍利弗授记作佛,舍利弗将在未来世中证得佛果,成为大智尊。

佛号为华光如来、那时的世界名叫离垢、所处的劫名叫大宝庄严。

02

马哈摩嘎喇那 = 摩诃目犍连 [神通第一] Maha Moggallana [Top Master of supernatural powers]

也称"大目犍连"、"目连"。 Maudgalyayana

目犍连与舍利弗两人是好友,皈依释迦牟尼佛之前,是六师外道中散若夷的弟子。后来二人一起改投释迦僧团,皆成为释迦佛身边的十大弟子之一,目犍连并以神通第一著称。在藏传佛教,目犍连与舍利弗往往会被雕塑在释迦牟尼佛身边,随侍释迦佛一同接受供养、膜拜,而汉传佛教中,释迦佛身边则雕塑阿难与摩诃迦叶较多。

目犍连虽然有[神通第一]之名,可是却在一次弘法经行中,死于裸形外道(亦有说为执杖梵志)的暗杀。佛教一般认为,他是无意抵抗业报,而非不知晓暗杀行动将会发生,因为他曾经两次逃脱谋杀,佛教常以此教导"定业不可消"之理。

有一次目犍连在定中,见到自己母亲由于所作恶业,堕入饿鬼道中,非常痛苦。於是目犍连以神通化现食物,但其母只要一入口,食物如同火焰,无法吞食。目犍连悲伤请示佛陀,佛陀告之救度方法,而这就是「盂兰盆节」的由来。

《妙法莲华经》卷三、第六品、授记品记载,大目犍连将在未来世中,先遇见八千个佛,为了追求至高无上的佛道,大目犍连尽心尽力地供养、恭敬每一个佛,并在这些佛面前,修持清净梵行,奉行受持诸佛之法长达无量数劫。这些佛灭度之后,分别为他们用七种珍宝建起舍利宝塔,并用黄金作成长长的塔刹,还以花朵、诸香、伎乐等, 来供养这些塔庙。在此之后,大目犍连还将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,渐渐具足了大乘菩萨的六度万行,最终证果成佛,具足十种尊号。

佛号为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、那时的世界名叫意乐、所处的的劫名叫喜满。

03

阿奴卢塔 = 阿那律 [天眼第一] Thera Anuruddha [Top Master of clairvoyance]

也称"阿尼律陀"

阿那律,佛经中常称"阿㝹楼陀"。他是佛陀的堂弟、佛陀叔父甘露饭王(即白饭王)的儿子。佛陀成道6年回到他的家乡迦毗罗卫城弘法时,他随佛陀出家。在佛弟子中他以[天眼第一]著称。他得到这个神通还有一段很不光彩的历史。有一次,阿那律听佛陀说法,因疲倦打起瞌睡,佛陀发觉后,严厉地批评了他。为此,他深感惭愧,发誓从此不再睡觉,精进修道。经七日七夜,他的两眼便熬瞎了。佛陀得知此事,非常怜悯他,就教他修定。他遵照佛的教导,终日不怠,勇猛精进,终于心眼大开,修得天眼通。

阿那律还具有积极救世的大乘思想,他曾对佛陀说:少欲、知足、寂静、正念、正定、精进、正慧、无戏论八是修道者的必备条件;忘计小我,弘法利生,是佛弟子应尽的职责。他的言行得到了佛陀的极大赞赏。针对他的大乘根机,佛陀还专门为他宣讲了大乘经典《八大人觉经》,为他演说了修大乘行的8件要事。另外,阿那律还参加了佛教第一次佛典结集,也是佛教的重要奠基人。

《妙法莲华经》卷四、第八品、五百弟子受记品记载,其五百阿罗汉,如优楼频螺迦叶、伽耶迦叶、那提迦叶、迦留陀夷、优陀夷、阿冕陀罗(阿那律)、离婆多、劫宾那、薄拘罗、周陀、莎伽陀等,他们皆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,即成就如来佛的大彻大悟而即身成佛。这五百罗汉比丘,也将依次成佛,佛号皆为普明如来。

04

马哈咖吒那 = 摩诃迦旃延 [论议第一] Thera Mahakaccayana [Foremost in explaining Dharma]

也称"摩诃迦旃延"、"大迦旃延", Katyayana

迦旃延从小极为聪明。当他兄长从外地学成回来,为大众讲说吠陀经论时,迦旃延只听一次,就能背诵出来。由于其父为国师,担心迦旃延兄长会因嫉妒而加害迦旃延,所以就将迦旃延送到阿私陀仙人处学习,后才皈依佛陀。

迦旃延由于思路清晰,能分別诸经,善说法相,有[议论第一]之称。

《妙法莲华经》卷三、第六品、授记品记载,迦旃延将在未来世中以各种各样美妙的供具供养八千亿如来佛,个个都尽情恭敬,至诚尊重。这些佛灭度后,他分别建造由七宝砌合而成的佛舍利塔,并以各种花香供养诸佛真身舍利,在此之后,大迦旃延还将供养二万亿佛,终于在其最后一次转生身中,获得佛的智慧,证悟了无上圣智,最终证果成佛,具足十种尊号。

佛号为阎浮那提金光如来。

05

马哈咖沙巴 = 摩诃迦叶 [头陀第一] Thera Mahakassapa [Top Master of ascetic training]

也称Mahākāśyapa

在佛陀弟子中,有多位成员也姓迦叶,如迦叶三兄弟、十力迦叶。因他年纪最长,以及为表示尊崇,所以冠上摩诃(意为大)的头衔,称他为大迦叶,以作为区別。他少欲知足,常修苦行,清心寡慾,扫除世间尘垢烦恼,修無執著行之第一人,故称为「头陀第一」。

《拈花微笑》的典故中有叙述。佛陀在灵鹫山说法前,却一句话不说,只是手里拿着一朵波罗花给大众看。在座的人都不理解,都在凝神细看,这时唯有迦叶尊者见佛示花,破颜徽笑。 后被中国禅宗尊为西天第一代祖师。

相传迦叶年届古稀时,将法传给了阿难,然后独自一人到王舍城西南800里的鸡足山(山上有三峰屹立,状似鸡足)山峰间的盆地里,打坐入定,等弥勒出世时,他将把佛陀传授的衣钵交付于弥勒佛。

《妙法莲华经》卷三、第六品、授记品记载,摩诃迦叶将来在未来世朝见三百万亿个佛,个个都悉心供养、恭敬、尊重、赞颂,并广泛宣传这些佛的无量大法,为了获得佛的无上智慧,他清净修行。在供养至高无上、福慧具足的如来佛之后,修习所有一切最高最妙的智慧,最后一次轮回之身时证果成佛,具足十种尊号。

佛号为光明如来、那时的世界名叫光德、所处的劫名叫大庄严。

06

阿难达 = 阿难陀 [多闻第一] Ananda [Foremost memorize in buddha teaching]

也称为"阿难"

阿难陀,略称阿难,是白饭王的儿子、佛陀的堂弟,他非常虔诚地追随佛陀,佛陀五十三岁时,二十三岁的阿难因为年轻,记忆力强,在竹林精舍正式被选为佛陀的侍者。阿难侍奉佛陀二十七年,跟着佛陀到各地传道。

阿难的不寻常处在于他一生没有敌人,躬行佛法,深知是佛法的熏陶才让他变得优秀,于是十分谦逊诚恳。因而即使他常受到佛陀公开的称赞,在僧团内身处高位,天天和大众激烈地辩论不同的问题,也没有招致别人的忌妒和怨恨。那是相当不容易的。佛陀在涅槃前还特意称赞他的无私和仁慈。

阿难还被称做"多闻第一",因为他一直伴随佛陀的讲经说法,参加了很多佛陀对不同听众的演讲,能够把佛的一言一语都谨记无误。他出色的记忆力,让他背诵出很多佛陀,以往的说法。那些记录下来的文稿就被整理成为佛经,包括《长阿含经》、《中阿含经》、《杂阿含经》、《增一阿含经》、《譬喻经》、《法句经》等等,对宣扬佛法的帮助很大。佛经中出现"如是我闻","我"即是指阿难。

《妙法莲华经》卷四、第九品、授学无学人记品记载,释迦牟尼佛接着为阿难授记,阿难将供养六十二亿位佛,并尽心护持这些佛的一切法藏,然后即可证得无上佛智,于来未世将会作佛,具足十种尊号。他将教化两万亿恒河沙数之多的菩萨,使他们都证得无上的佛智。

佛号为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、那时的世界名叫常立胜幡、所处的劫名叫妙音遍满。

07

富楼那/ 全称"富楼那弥多罗尼子" [说法第一]Purna Maitrayani-putra [Top Master of preaching]

富楼那容貌端正,自幼聪明,能解韦陀等诸论,他的个性慈爱热心,由于他的善巧说法,在僧团中得到许多人的敬重。而佛陀也经常派他到各地说法,不论地方多险恶,富楼那都能以慈心、护法来感化他人。 他也善长于辩才,分别义理,后专事演法教化,因闻其说法而解脱得度者,多达九万九千人,故被誉为[说法第一]’。

富楼那是真修忍辱者,他想要将佛法传播到西方输卢那国,但听说那个地方的人民凶悍粗暴,可是他仍然不畏惧被骂、被打、被杀,因此佛陀赞叹他是"善学忍辱"者。

《妙法莲华经》卷四、第八品、五百弟子受记品记载,释迦牟尼佛接着为富楼那授记,再过无量阿僧祇劫,富楼那将在这个世界上证成至高无上,圆融无碍的佛智佛慧,从而即身成佛,具足十种尊号。。

佛号为法明如来、那时的世界名叫善净、所处的劫名叫宝明。

08

须菩提 [解空第一] Subhuti [Foremost in understanding of emptiness]

须菩提是古印度拘撒罗国舍卫城人,出生婆罗门教家庭。他以"恒乐安定、善解空义、志在空寂"著称,号称"解空第一"。 由于须菩提善解空义,他对一切事物都能不起执着,不起诤讼,胸襟宽广,豁达自在,佛陀因此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,是人中第一,是第一离欲阿罗汉。

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即是须菩提与佛的对谈记录。他屡见于般若经典中,此外见于《中阿含经》卷四十三《拘楼瘦无诤经》、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三、卷二十八、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七九的"尊者善现"、《大智度论》卷五十三。

《妙法莲华经》卷三、第六品、授记品记载,须菩提在未来世中,将朝见三百万亿那由他个佛,并供养、尊敬、赞颂,时刻随佛修持清净梵行,具足菩萨的六度万行,在其最后一次轮回果报身时将证果成佛,具足十种尊号,同时具足了如来佛的三十二种非凡相貌,犹如宝山一样端正而殊妙。

佛号为名相如来、那时的世界名叫宝生、所处的劫名叫有宝。

09

罗睺罗 [密行第一] Rāhula [Foremost in inconspicuous practice]

罗睺罗是佛陀的亲生儿子。其母叫耶输陀罗。他7岁时随母见佛,15岁时从舍利弗出家,是佛教僧团中最早出现的沙弥。

释迦牟尼佛悟道六年后,回到迦毗罗卫城,让年十五岁的罗睺罗出家。罗睺罗的出家令净饭王很痛苦,便向佛请求,往后若没得父母同意,不允许儿女出家。于是佛就制了这条戒。但因为他不到受具足戒的年龄,所以先做沙弥,以舍利弗为和尚(亲教师),目犍连为阿阇梨(老师)。罗睺罗是佛教僧团中第一位沙弥。

罗睺罗刚出家时十分顽皮,喜欢打妄语,经过佛陀严格调教后,善根萌发,痛悔前非,从此严持净戒,依教修道。凡是佛教戒律中规定僧侣的"三千威仪"、"八万细行",他都严格守持,从不放逸违犯。因此在佛弟子中获得[密行第一]的称号。

《妙法莲华经》卷四、第九品、授学无学人记品记载,释迦牟尼佛又为罗睺罗授记,在未来世极其漫长的岁月中,罗睺罗将遇见无量亿个如来佛,并逐一无漏地作他们的长子,一心一意追求佛道,就像现在作释迦牟尼佛的长子一样。 罗睺罗于来未世将会作佛,具足十种尊号。

佛号为蹈七宝花如来。

10

优婆离 [持戒第一] Upali [Foremost disciple in keeping precepts]

他出身于印度四种姓中最下等的首陀罗阶层,属首陀罗种姓。由于他本性忠厚老实,工作勤奋认真,皇室中的人都喜欢他。佛陀回迦毗罗卫城省亲时,皇室中阿那律、阿难等王子都要求随佛陀出家。他也有这个愿望,但又为自己出身低微而苦恼。佛陀看出了他的志向,允许他与诸王子一起出家。他善根深厚,佛陀说他是过去迦叶佛座下的持律大弟子,并让他先诸王子而受戒出家。他出家后严持戒律,秋毫无犯,佛经中记载他“自从依佛受戒以来,未曾犯戒如毫厘”,因此,在佛弟子中有[持律第一]的美称。

在第一次佛典结集中,他负责阐述戒律,是律藏的诵出者。他对后世佛教僧团的戒律,佛教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。